一年一屆的香港國際武術節日前在香港的亞洲國際博物館舉行。本屆活動的參賽者來自五大洲。俄羅斯、美國、德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荷蘭、芬蘭、加拿大、巴西、澳大利亞、印度、孟加拉、日本、泰國、菲律賓、新加坡、伊朗、阿聯酋、坦桑尼亞、津巴布韋等都派出了較強的陣容。我國除西藏自治區外,各省、區、市,包括澳門及臺灣地區,也派出了參賽團隊。
為保證競賽的“公開、公正、公平”,本屆活動延聘了400余名裁判,其中三分之一為國際級裁判,從而保證了賽事的順暢進行。
香港國際武術節已是第十屆了。翻開它的歷史,儼如“芝麻開花,節節高”,影響逐屆擴大。屆參賽者才1200人,才17個國家和地區;到第五屆就2700人了,25個國家和地區;到第八屆就6800人,28個國家和地區;到本屆就多達9100余人,29個國家和地區了。
十年來,香港國際武術節充分利用了民間辦“節”的寬松環境,設項繁、歸類多、分組細、包容性強。以年齡、男女分組為例,就多達幾十組。讓垂髫幼年和耄耋老人,都有機會在賽場上一展英姿。在本屆活動上,北京幼兒園3~4歲的小運動員一上場,就引起了觀眾們的驚奇,孩子們的拳腳,是那么齊整,氣勢又那么高昂,引起了轟動。
香港國際武術節比賽內容逐屆都有發展。初以傳統拳械為主,后以傳統與現代拳械并重,嗣后又包括武術散打、跆拳道、中國式摔跤、健身氣功、絕技、挖掘稀有拳械等等,可謂“百花齊放”了。本屆設項就超過500,且設有多種重獎。每位參賽者都可任報數項,獲獎機率很高。還舉辦了“名家論談”、“套路精英賽”、“行家表演”、“段位考評”、“專家發獎”等等,來提高它的內涵和文化素質。本屆活動就是由北京趕來的專家們頒獎的。
通過“節”期,本屆活動提出了“天下武術是一家”,摒棄門戶之見。強調“以武會友”,團結奮進,為武術造福于人民共同努力。
香港國際武術節,走產業化的道路,已見端倪。以商(工)養“節”,除結合武術特點,開發武術服裝、武術器械,從設計樣式、采購原料、生產制作到各種渠道銷售中獲利養“節”。這個“節”,還與旅游相結合,在為參賽、觀摩者接待中,做到“食、宿、練、賽、游”一條龍的服務,讓大家“乘興而來,高興而歸”。
十年來,香港國際武術節為武術穩步、健康發展,趟出了一條可資借鑒的新路。